很多慢性乙肝患者甚至非肝病专科医务人员,都普遍存在一种认识,那就是认为“小三阳”好而“大三阳”不好,只要“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治疗了。专家表示,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如果“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且肝功能检查反复波动,就必须进行治疗,否则对身体危害更大,更容易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

勘误:“小三阳”并不等于病情轻、无传染性

乙肝小三阳需要及时治疗,否则更容易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

慢性乙肝是我国第一大病,根据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现症患者2000万例。慢性乙肝是引发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患者中约25%死于与乙肝病毒有关的肝病恶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三区专科主任徐启桓介绍,所谓大、小三阳指的是乙肝免疫指标中e抗原阳性还是e抗原阴性,阳性者为“大三阳”,阴性者为“小三阳”,它只反映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病情轻重要看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及肝脏影像、病理等指标,传染性大小要看血中病毒载量。

因此,“大三阳”患者中有许多携带者暂时不需要治疗,但应定期复查,而“小三阳”患者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不能一概而论说“不用治疗”。同时,“小三阳”也不代表没有传染性,只是传染性没有“大三阳”那么强,平时生活中还是应该注意与家人使用物品分开,另外,家人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我国乙肝‘小三阳’患者非常多,约占乙肝总人数的30%~50%左右,过去认为‘大三阳’转成‘小三阳’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小,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这种认识是片面和有缺陷的。对于‘小三阳’患者一定要区别对待,该不该治疗视具体情况而定。”徐启桓说。

提醒:“小三阳”三种情况下需及时治疗

徐启桓表示,从理论上讲,所有“小三阳”患者都该得到治疗。“乙肝‘小三阳’的存在无论是怎样一种形式,对人体健康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我们进行的临床统计发现,肝癌患者中,90%是‘小三阳’患者,乙肝肝硬化、重症肝炎患者中,‘小三阳’患者也占多数。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全部治疗不太现实,这时可以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徐启桓介绍,如果“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肝功能检查反复波动,临床上常称为HBeAg阴性慢乙肝,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此时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

“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肝功能正常,此时很多医生可能认为不需要治疗,但临床上,通过肝穿发现这些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通常比“大三阳”患者更严重,甚至部分患者已经出现了早期的肝硬化,因此这部分患者其实应该尽早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

徐启桓指出,40岁以上、病程达到10年的“小三阳”患者,若HBV-DNA呈阳性,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及肝纤维化,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预防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的“小三阳”患者,必须及时治疗:1.有明显的症状,如疲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2.肝功能反复波动,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3.HBV-DNA检查呈阳性者。

治疗:年轻、初治患者首选干扰素

徐启桓介绍,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主要有两大类药物,一是口服核苷(酸)类似物药,另外一个是长效干扰素。口服药物的优势是服用简单方便,副作用小,很多人容易接受。药物本身抑制作用比较强,长期使用可以使体内的病毒量下降到很低,但缺点是停药后特别容易复发,停药一年复发率高达60%-80%。因此,口服药物可能需要长期吃药,甚至终身吃药,但长期服药会产生耐药风险,一旦出现耐药,会导致病毒反弹和肝炎复发,治疗成本增加。

另一类药物是干扰素,优点是可以通过有限的疗程(标准疗程是48周)实现停药,并且复发率较低,两年复发率低于20%,但缺点是副作用较大,一部分人不能耐受,如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或有肝硬化腹水的;年龄比较大,超过65岁的;或有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在身的,就不适合使用。

另外,经济因素也是导致一些患者放弃干扰素治疗的重要原因。徐启桓介绍,目前,辽宁、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都将干扰素治疗乙肝纳入了医保,而广州只将其治疗丙肝纳入了医保,乙肝这块还没有,“广东是一个乙肝大省,全国乙肝病例最多,感染率也最高,所以我们呼吁政府尽快将这块纳入医保。”

徐启桓表示,相对来说,在临床上乙肝病毒感染处于免疫清除期(转氨酶水平较高)、年轻、初治、病毒载量低的慢性乙肝患者比较适合干扰素治疗,“因为这部分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强,配合干扰素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免疫力,作用会比较持久,部分患者甚至可达到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的接近临床治愈的结果。”徐启桓说,如果青年患者短期内有升学或者结婚生子的需求,可以尝试。

END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冯冯


声明:
不要轻信任何医疗广告或新闻报道式广告!
请勿轻信素未谋面的网络医生!
本站所刊载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请勿直接对照治疗而延误病情!
因个人主职工作时间不宽裕,网站未来仅保持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