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成医”,我们的许多乙肝病友在多年的就医过程中总结了不少经验,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半个专业人士。但是医生在临床中,遇到的更多的乙肝病友大多还是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这些误解给大家带来心理或者生理上的伤害,往往比疾病本身造成的伤害还要糟糕。  

1.认为“小三阳”就没事了  

乙肝常见的6大认知误区:HBVDNA高病变就严重/小三阳就没事了

有少部分患者知道自己是“小三阳”后,数年甚至十余年、数十年不再复查。问起原因,患者说“我只是小三阳,是健康携带者”。这个说法是错的,“小三阳”也不能坐视不管的,而且目前临床上也不存在“健康携带者”一说。  

针对“小三阳”患者,一定要监测HBVDNA复制活跃性、肝酶、肝脏纤维化的情况,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还要定期检查腹部超声及AFP,筛查肝癌。如果检测HBVDNA无明显异常,肝酶、肝脏纤维化指标正常,则考虑是“非活动性携带者”,这类患者可以继续随访,暂不予抗病毒治疗。但是如果HBVDNA复制活跃、肝酶持续轻度异常、肝纤维化持续进展,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则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2.认为HBVDNA高病变就严重  

乙肝病变与HBVDNA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但并非就是成正相关,还要结合肝功能等其它指标。一般来说,如果转氨酶高且HBVDNA高,病变就相对严重;如果HBVDNA高而转氨酶正常,这时候很有可能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病情未必就比HBVDNA低的人严重。乙肝的病变程度与个体的免疫能力有很强的相关性,换句话说,乙肝病情发展往往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3.认为抗病毒治疗后HBVDNA测不到就万事大吉  

目前几种一线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的近期抗病毒效果都相当显著。一般来说,服用1-3月后外周血就测不到病毒了,但是肝细胞里还存在病毒,病毒和人体正常的肝细胞整合在一起,而且病毒还会激活肝脏里的星状细胞,使其不停地进行纤维化,只不过进展慢了许多。因此这时候只能说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机会少了很多。但这只是降低了发生概率,不代表就不会发生肝硬化或肝癌。另外,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方面也需要定期监测,所以定期随诊复查显得格外重要。  

4.认为乙肝是遗传疾病  

医生在看门诊时会遇到患者这样表述,“我母亲没有乙肝,我父亲是乙肝、肝癌,我的肝炎应该是我父亲遗传给我的,我也很担心自己会得肝癌。”这里要明确两个概念:a乙肝是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乙肝是通过传染而来的。乙肝的传播途径里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母婴传播,HbsAg阴性的母亲,生出婴儿是不会被HBV感染的(HbsAg阴性的乙肝母亲除外)。若父亲是HbsAg阳性,且与婴儿经常密切接触,是很有可能会传染给婴儿的。B癌症的易感性确实是会遗传的,所以乙肝患者的家族中如果有乙肝肝癌的病史,那就要更加注意了。另外,目前指南及专家共识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者建议更加积极抗病毒治疗,所以病友们还是要咨询专科医生,定期随访,配合治疗,切不可自以为是。  

5.认为肝硬化了就时日无多了  

临床经常会遇到患者被告知诊断乙肝肝硬化时瞬间变得颓丧、失去希望的现象,患者以为自己时日无多,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  

肝硬化是乙肝病情进展到有器质性变化的时期,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轻中度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经过规范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是可以部分程度逆转的,这是经过循证医学、肝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所以,关键还是在于树立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规范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  

作者:谈志丽上海市东方医院感染科  

编辑:杨智  

审核:屈莉红孙烽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本文来自“防治传染病,你我同参与”卫生健康线上科普活动,围绕“新冠肺炎”“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防治主题,为公众提供实用、易懂的防护小知识。


声明:
不要轻信任何医疗广告或新闻报道式广告!
请勿轻信素未谋面的网络医生!
本站所刊载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请勿直接对照治疗而延误病情!
因个人主职工作时间不宽裕,网站未来仅保持不定期更新。